提供每日新闻资讯
最新同城信息
社区团购

查看

公孙策:包拯的首席智囊,为何却被推上虎头铡问斩,原因让人唏嘘

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。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。——包拯

包拯被称之为“包青天”,是宋代以后几乎所有官员的“模范”,他在职期间刚正不阿,斩杀了无数罪犯,其中更包括一些王公贵族,真正做到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不过包拯能走到这一步,离不开身边两位大将的帮助。

在包拯的身边有一文一武两位大将,分别是公孙策和展昭,公孙策负责从计谋等方面辅助包拯,而展昭则用武力去抓捕一些罪犯,同时保护包拯的安全。

这个班底和刘备身边的关羽、诸葛亮十分的相似,那包拯身边的两位大将都有怎样的结局呢?

 

包拯与公孙策

包拯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,包青天之名也并非虚构,可公孙策这个人物却是虚构出来的,经过层层的艺术加工,因此包拯与公孙策的相遇现在有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。

在影视剧当中,包拯与公孙策年龄相仿,且在同一地区学习,因为两人天资聪颖,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一些竞争,公孙策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,只不过比起包拯略逊一筹,因此最后选择辅助包拯,成为包拯的“贤内助”。

不过在传统小说当中,两人的身份和相遇完全不同,公孙策与包拯的第一次相遇来源于一场大雨,那时的包拯已经当官,而公孙策只不过是落榜举人,他在落榜后无处可去只能借助在寺庙内,后被寺庙中的方丈推荐来到包拯的府邸。

 

这一次见面后两人交谈甚欢,包拯也得知了公孙策的能力,便将他留了下来,负责处理府衙中一些文字记录类的工作,偶尔也会与他一起交流一下案情,此时的公孙策还无法帮助到包拯,直到一件事的出现。

御札、御铡

某日,包拯前往宫中向皇帝汇报工作,皇帝得知真相后勃然大怒,立刻下令让包拯全权负责案件,可谁知包拯却选择了推辞,难道包拯不再是那个刚正不阿的包青天了。

其实包拯这么做无非想要让皇帝开口,这样他才能够处理那些带有特殊身份的人,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一句空谈,真到案件出现后,有背景的人往往得不到惩治。

为此,皇帝却无能为力,只赐给包拯三道御札,内写到要求相关部门在案件中配合包拯的工作,虽然是御札,可威慑力非常差,几乎等同于废话。

因此包拯在离开皇宫后一直愁眉苦脸,不知该如何是好,可谁知公孙策听到这件事后,脑筋转的很快,立刻想出了解决办法。

 

作为一个文人,公孙策不仅脑子转的快,在文字方面也非常厉害,他提出皇帝亲口说出将三道御札赐给包拯,可却没有明确表示御札究竟是什么东西,他可以是札,也可以是铡,经过偷换概念,就意味着皇帝赐予了包拯三个“御铡”,可以用来杀人的御铡。

公孙策的说法立刻让包拯幡然醒悟,并将这件事全权交给公孙策去办,不久之后,狗头铡、虎头铡、龙头铡便出现了,有相对应的用处,有皇帝的亲自批准。

包拯凭借御铡斩杀了不少犯案的王公贵族,其中有不少人还和皇帝有着联系,可包拯依然敢于斩杀他们,皇帝也无法去阻止,毕竟“御铡”是他亲自赐予包拯的。

只不过包拯从来没有想到,制作出御铡的公孙策,竟然差点被御铡所斩杀。

 

公孙策犯案

作为包拯身边的首席智囊,公孙策自然会参与到大大小小的案件当中,无形中也得罪了很多人,包拯不仅有展昭保护,旗下还有王朝马汉、张龙赵虎,安全问题不用担心,可公孙策并不是官员,没有保镖。

很多人就把报复的目标放在了公孙策的身上,虽然公孙策十分注意防范,可他还是遭遇了不幸,他的妻子在家中遇害,女儿也不知所踪。

在那之后,寻找女儿成为了公孙策内心唯一的目标,或许是上天帮助公孙策,或许是当初的歹人早已算好了一切,公孙策还是找到了自己女儿的消息。

只不过是一个坏消息,因为在一次检查死者的过程中,他发现死者的手里抓着一只香囊,一只他女儿被抓走前身上带着的香囊。

 

这一幕让他大吃一惊,带着怀疑的情绪,他顺着蛛丝马迹找到了女儿,无奈之下,他发现女儿确实是这次案件的真凶,此时的公孙策陷入深深的纠结当中。

是秉公执法杀掉自己的女儿,还是贪赃枉法放走自己的女儿,带着对女儿的愧疚,他选择放走自己的女儿,由他自己代替女儿接受法律的惩处。

按照律法,公孙策抵罪问斩,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难过,就连展昭也多次劝阻包拯希望他能够网开一面,可包拯不能这么做。

一旦他放走公孙策,以后再也无法维持自己公正的形象,不仅接下来的案件无法处理,曾经办理过的案件也会被一些人要求重新审理,无奈之下,包拯只能将公孙策放在他亲手制作的御铡面前,结束这次案件。

难道公孙策真的无法躲过这一劫吗?就在铡刀即将下落的时候,天上响起了惊雷。

按照古人的讲究,这说明是上天打断这次斩首,不让公孙策去死,不过这并不代表公孙策有罪,于是包拯革去了公孙策的所有官职,让他辞官隐退,至此,包拯身边的铁三角再也不完整。

 

虽然公孙策是一个虚拟人物,可由于人物故事足够丰满,因此被很多人当成了真实存在的人物,如果公孙策确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,那么包拯斩杀公孙策这件事是否有一些猫腻呢,其实还真有。

从行刑方面来说,包拯显然不会因为一次响雷就放弃了对公孙策的斩杀。

在包拯相关故事中可以看出,他在断案的时候可以说“百无禁忌”,甚至还将一些虚幻的手段直接利用起来,在一些民间版本的故事中,就有包拯假扮阴间判官断案,和让死者灵魂出现帮助断案等记载,显然包拯是不信这些东西的。

因此只能说明在响雷出现后,包拯借势放走了公孙策。

从判罚方面来说,公孙策放走了杀人真凶,应该一命抵一命,即使没有判处死刑,也应该用流放等惩罚,而不是简单的革去公孙策官职便让他离开。

因此包拯这么做只有一个目标:让公孙策安然无恙的离开这里,至于官职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,保住命就有无限的可能。

哪怕他远走他乡,包拯也有能力让他衣食无忧,可包拯为何要这么做呢,原因有二。

 

第一个原因,包拯不希望公孙策刚刚找到自己的女儿便阴阳分离,公孙策的女儿为何会离开,简单来说就是公孙策被包拯牵连了。

正是因为那些人无法报复包拯,才会报复到公孙策的头上,这属于替人受灾,为此公孙策不仅失去了妻子,还失去了女儿,这一切都是包拯欠他的。

不仅如此,公孙策的女儿杀人,这起案件分明是一个“局”,一个要将包拯摧毁的局。

无论包拯怎么做都有损失,不是损失名声就是损失一个挚友,因此包拯才会在响雷后立刻放走公孙策,或许没有响雷,包拯也会用其他办法来打断行刑。

 

至于第二个原因,则是为公孙策留一条退路,包拯在世时不仅声望极高、权力也非常大,或许不能保护身边人一家安全,起码可以保证身边的人性命无忧。

但是当包拯去世后这些人又该怎么办呢,别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孙策,就连展昭在大量势力的攻击下也难以自保,再加上包拯的年龄要大于公孙策和展昭,因此包拯必须提前为他们准备好退路。

公孙策是文人,因此包拯便借着这起案子干脆让他隐居起来,此时即使有人报复,展昭等人也能够救下公孙策。

这样隐居几年后,天下自然不会有人找到公孙策,至于展昭就简单的多,凭借强大的武艺,他随时可以做到隐藏自己,展昭或许挡不住众多杀手的围攻。

可当他想要逃跑的时候,杀手也拦不住他,毕竟“御猫”的轻功可是要超过“锦毛鼠”的。

 

结语:

在周星驰的电影《九品芝麻官》中,周星驰的父亲曾说过,清官要比贪官更奸才能活下去,因此包拯的谋略要比其他人更强,在他活着的时候安置好自己的手下才是上上之策。

在影视剧版本中,包拯在去世之前便带着手下众人隐居了起来,是更加稳妥的方式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或许这件案子就是包拯一手促成的,他找到了公孙策的女儿,借着案子将公孙策革职,让他隐居起来,可以保证他的安全。

至于其他人包拯完全不用担心,展昭等人来自于江湖,自然可以再次回到江湖之中。

回到首页
社区团购
最新文章
一周要闻